日本大阪大學和大阪府豐中市開展的一項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約有5%新冠感染者會經(jīng)歷1個月及以上的新冠后遺癥。
報道指出,當被問及他們的后遺癥癥狀時,后遺癥持續(xù)30天及以上的受訪者們給出了很多不同答案。其中1.61%的人表示自己的日?;顒哟嬖诶щy,另外1.41%的人存在脫發(fā)的情況,還有1.28%的人持續(xù)咳嗽,0.95%的人發(fā)燒,0.75%的人嗅覺受損。
香港瑪嘉烈醫(yī)院傳染病中心曾對首批出院病人進行了跟蹤,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30%的康復者肺部功能受損兩至三成。后遺癥主要表現(xiàn)為步速較快時會氣促,無法正常做運動,甚至不能做回以往的工作。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指出,肺部嚴重感染會發(fā)展為肺纖維化,一部分重癥患者治愈后會出現(xiàn)肺纖維,影響日常生活,發(fā)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而且目前對于肺纖維化,還沒有特效藥,病情是不可逆轉(zhuǎn)的。
后疫情時代的來臨,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隨著即將到來的感染高峰期,我們真的還能將如今的新冠視作“普通流感”嗎?如果被感染,我們到底該怎么保護自己的健康呢?
從人們披露出的新冠感染后的進程來看,咳嗽是新冠發(fā)病后最長的癥狀。它的危害遠不止破壞呼吸道那么簡單,尤其對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有很大可能傷害到肺部,隨著疫情的不斷爆發(fā),越來越多的人感染新冠并查出白肺。
我們還了解到,許多從新冠中恢復的患者都尚未恢復到新冠前的基線水平,這些持續(xù)的影響被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又稱長期新冠后遺癥)。
研究人員在一些從新冠中康復的患者中觀察到持續(xù)的氣流阻塞,造成肺部損傷。還可能出現(xiàn)另一種肺部疾病——肺擴張障礙,減少肺部的容積,進而減少肺部的吸入量。對于從新冠中康復的患者,特別是那些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后可能發(fā)展為限制性肺部疾病。
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肺臟組織結(jié)構(gòu)破壞,還可能進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綜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并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此為各類病毒性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最根本原因。
病理學研究顯示,ARDS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冠狀病毒攻擊肺泡細胞之后誘發(fā)的免疫反應;免疫細胞浸潤導致肺泡血管內(nèi)皮結(jié)構(gòu)破壞,使血漿、血漿蛋白和血細胞涌入肺間質(zhì)和肺泡腔,形成肺水腫;由于肺泡上皮組織被破壞,水腫液大量涌入肺泡內(nèi),導致肺泡彌散功能受限,無法行使正常呼吸功能;
同時,隨著組織損傷的加劇,細胞進一步釋放各類炎性因子形成所謂“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最后徹底摧毀肺內(nèi)大部分的肺泡和支氣管呼吸結(jié)構(gòu),使得通氣-血流比例嚴重失調(diào),導致頑固的低氧血癥以及最終患者的死亡。
干細胞主要通過抑制免疫系統(tǒng)過度激活、控制肺部急性炎癥反應、減少肺纖維化的發(fā)生以及促進內(nèi)源性修復等機制來發(fā)揮作用,對于緩解呼吸窘迫癥狀、抑制肺部急性炎癥進展將有積極效果。
目前已經(jīng)有多個間充質(zhì)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臨床研究項目完成了登記注冊。
除了通過靜脈方式輸注間充質(zhì)干細胞作為新冠肺炎治療手段外,間充質(zhì)干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同樣可以發(fā)揮間充質(zhì)干細胞的旁分泌作用,促進組織和器官的修復。相比于間充質(zhì)干細胞本身,外泌體的適用面更廣,能夠到達人體內(nèi)部更多的部位。而且能夠避免間充質(zhì)干細胞異源細胞存在的擔憂。
2022年5月,有武漢、上海、北京三地學者共同發(fā)文,證實將干細胞外泌體以霧化形式吸入,能顯著改善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損傷。
知名期刊《干細胞與治療》上刊載了一篇內(nèi)容,題為《Nebulized exosomes derived from allogenic adipose tissu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a pilot study》。研究者將源自人異體脂肪間充質(zhì)干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以霧化吸入形式對7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干預,初步研究結(jié)果顯示參與者肺部損傷得到顯著改善。
在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3月25日期間,有7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4男3女)入組并接受了間充質(zhì)干細胞外泌體的氣溶膠吸入。這7名患者在入院發(fā)病時都發(fā)燒,而且都有呼吸急促(7人中有5人)和咳嗽(7人中有5人)等癥狀。
在癥狀出現(xiàn)后的30天和54天,這7名患者吸入了霧化的外泌體,結(jié)果,他們都很好地耐受了霧化治療,且所有患者肺部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在7例患者中有4例較為明顯。
外泌體是所有細胞產(chǎn)生的胞外小泡,攜帶核酸、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代謝物,同時外泌體具有將miRNA遞送到其他細胞的固有靶向能力,可作為細胞之間物質(zhì)和信號通訊的途徑,可以通過旁分泌或者內(nèi)分泌的方式作用于組織或者細胞。
外泌體是今年干細胞領域的熱門,被認為是干細胞應用的下一個風口。外泌體是囊泡的一種,它的存在就像是細胞之間的“快遞小王子”,是細胞之間交流信息、交換物質(zhì)的載體。
干細胞外泌體與干細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學性能,但更加安全穩(wěn)定高效,具有更強而復雜的信號分子轉(zhuǎn)運和調(diào)控能力,為無細胞移植治療的情況下實現(xiàn)組織再生、組織修復提供了新策略、新方法。
今年,《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雜志(2022年影響因子6.692)發(fā)表了一項來自江蘇省無錫第五人民醫(yī)院(三甲醫(yī)院、無錫市感染病??坡?lián)盟龍頭單位、無錫市傳染病和結(jié)核病質(zhì)控中心)的臨床研究,研究結(jié)果認為,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霧化治療新冠肺炎安全可行。
▲MSCs分泌的外泌體的提取和鑒定
研究人員對7例新冠肺炎患者(2名重癥、5名輕癥)進行了間充質(zhì)干細胞(MSCs)外泌體霧化治療試驗,并評估了主要的安全性和療效結(jié)果。
一輕度患者前后影像變化:2020年4月3日,該患者第一次CT掃描顯示左肺下葉外有孤立結(jié)節(jié),4月4日,患者接受外泌體霧化治療,4月10日,第二次CT檢查顯示左肺下葉結(jié)節(jié)密度明顯降低,大小也縮小,4月21日,第三次CT檢查,左下肺病灶完全吸收,從發(fā)現(xiàn)結(jié)節(jié)到完全吸收肺部病變所需的時間為18天。
相比之下,另一例患者(輕度病例,無霧化治療)類似肺部病變的吸收時間為27天。
▲左:輕度病例,有霧化治療
右:無外泌體霧化治療的輕度病例
一重度患者前后影像變化:該患者從2020年2月27日開始接受外泌體霧化治療,3月18日,患者的CT掃描顯示雙肺病變明顯吸收,病變密度消退。4月1日,該患者肺部病灶完全吸收。
而未接受外泌體霧化治療的重度患者,吸收肺病灶后仍然存在纖維臍帶陰影。
▲左:重度患者,有外泌體霧化治療
右:無外泌體霧化治療的重度病例
其他五名患者的CT圖像如下圖所示,能發(fā)現(xiàn)從一開始就接受外泌體治療的人(患者5、7)和抗病毒治療一段時間后再接受外泌體治療的人(患者1、3、4)在肺部病變完全吸收的時間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患者1、3、4、5和7的胸部CT圖像
霧化的MSC來源的外泌體可以到達肺部的精細結(jié)構(gòu),如細支氣管和肺泡,以直接將抗炎分子遞送到它們的靶位。霧化吸入MSC來源外泌體不會誘發(fā)急性過敏反應或繼發(fā)性過敏反應,同時促進肺部病變的吸收,并減少輕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時間。
整個臨床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還是輕癥患者,霧化吸入間充質(zhì)干細胞來源外泌體都能夠作為一種安全可行的新的方法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感染的早期階段,就對患者進行霧化治療MSC來源外泌體可能更有益。
參考資料:
[1]Even coronavirus survivors can be left with lung damage that takes 15 years to heal
[2] Exosom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3] 間充質(zhì)干細胞外泌體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
[4]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improve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infarcted myocardium contributing to angiogenesis and anti-inflammation
[5]Coronavirus patient savages public for underestimating disease - 'Felt like truck hit me'
[6]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upon male gonadal function:A single center-based study
[7]How does coronavirus kill? Clinicians trace a ferocious rampage through the body, from brain to toes
[8]Chu M, Wang H, Bian L, Huang J, Wu D, Zhang R, Fei F, Chen Y, Xia J. Nebulization Therapy with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for COVID-19 Pneumonia. Stem Cell Rev Rep. 2022 Aug;18(6):2152-2163. doi: 10.1007/s12015-022-10398-w. Epub 2022 Jun 4. PMID: 35665467; PMCID: PMC9166932.